能够见证红旗的复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分享

前天在上海车展红旗发布会现场,对比去年北京车展,短短一年时间,一个品牌复兴的故事变得更加完整。突然想起春节期间给贾可博士写的这篇读后感,也许现在发出来更加应景吧。

———————————————————————————————————————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这些年来我的工作始终聚焦在车企产品战略和产品定义层面。也正因如此,我的很多客户都是本土车企(因为过去这些年通常也只有本土车企才能拥有完整的产品管理权限)。这其中自然也不乏红旗这样一个既让你崇敬,又无比遗憾的品牌。崇敬是因为本土汽车品牌当中,这是当之无愧的“老字号”,曾经也是新中国的标志之一。遗憾是因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红旗便再也没有回归过真正的C位。不仅如此,最近十年红旗的市场表现已经沦落到了可以被大家无视的状态。


可以说上述这种遗憾完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从业时间越久,与红旗接触越多,这种心态就会变得越强,直至后面发生的这些大家都已看到的变化。也正因当初这种压抑多年的情绪使然,我在徐留平号召大家参与“我心目中的红旗大讨论”时,在So.Car汽车数据工场的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一篇言辞非常激烈的文章。碰巧这篇文章也被贾可博士看到,并引用了几句还不算太激烈的话到了这本《新红旗》中。


今天回看起当时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很多判断又显得局限和幼稚了。当初我一个最重要的质疑就是如果让红旗成为劳斯莱斯那样被高高挂起的品牌容易,但若要成为奔驰、宝马这样既可以豪华,又可以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品牌,绝对是整个汽车行业最高难度的挑战,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我的建议是先把红旗这个品牌该有的象征意义归位,把L系列的顶级产品树立起来,但是对于BBA所在的这块市场,我显得过于悲观了。


也正是因为写了当时那篇文章,我有幸参加2017年10月4日徐留平组织的那次闭门研讨会。也正是从那次会议开始,我真正感受到了整个汽车行业对红旗的期待。那天一共邀请了十几位参与者,而且刚好卡在十一黄金周的正中间。但每个接到邀请的人竟无人推辞,全都如期到场。甚至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先生还专门为此从北海道的假期中临时回国,参加完研讨会之后再返回北海道。那一天从下午2点至晚上接近8点,徐留平也全程认真听了我们每个人的发言,他对每个人发言的认真态度,旺盛的精力以及敏锐的反应都让我快速改变对整个事情的判断。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片段就是在会议结束时,徐留平非常自信的告诉所有参会者,他对红旗的战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考,接下来两个月他会让这些思考更加具体,并且计划在年底前后公开对外发布红旗战略。果然,到了2018年1月8日,红旗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今天大家还在津津乐道的那场发布会。


后面的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我再一一赘述了,总之我对红旗这一年多以来的改变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对此我也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多次分享过,尤其是经历2017年末那轮全体起立和竞聘上岗之后,整个一汽集团的士气和作战能力都被大幅提振。红旗虽然在销量方面还算不上一个太大的量级,但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几天前在参加完红旗与故宫携手的战略发布会后,我又在公众号上写了一篇相关的分析文章,这篇文章也是我那个公众号有史以来访问量最大的一篇。在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自己朋友圈中写了一段这样的话:坚持写自己看到并且相信的,并持续迭代这些判断。去年写红旗还会掉很多粉,今年已经开始涨粉了。公众对问题的判断经常需要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汽车行业内部对某些问题的转变比消费者更慢,但这并不影响什么。在过去一年中,我确实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车企、上下游企业以及用户对红旗开始路转粉,这种改变在快速发生。


一个战略家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就是可以洞察到常人看不到的机会或者趋势,通过集中资源强行在一两个关键维度上形成突破,然后改变整个战局。现在看来,当初我对红旗最大的质疑已经显得是杞人忧天了,当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亲历红旗品牌这次华丽转身的整个过程,绝对是我莫大的荣幸,也是我重新梳理自己知识体系的一次绝佳机会。


更令人欣喜的是,贾可博士把红旗的整个历史又做了一次非常系统的梳理,并写成了这本《新红旗》。一个月前我就用了整晚时间从头到尾仔细拜读了这本书。认真学习了历史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幼稚。比如通过贾可的梳理,我才第一次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CA770全车5612个零部件中,一汽轿车生产3454件,一汽内部生产1148件及毛坯265件,国内协作生产仅745件。在当初中国的那种工业基础之下,CA770能够达到国际六七十年代较为先进的水平绝对是一个奇迹。而这种奇迹是建立在几乎完全纵向一体化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历史上的红旗绝对有值得骄傲的资本。所以我必须很郑重地收回写在2017年9月那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应当说《新红旗》也不仅仅是一本描述红旗的书,而是全面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书。在这本书的第四章,贾可又重提“耐得住寂寞20年”这件“旧事”。如果我们看到今天本土品牌当中的几个佼佼者,比如领克、WEY、蔚来这些,应当说他们今天的向上突破正是建立在过去近20年里,反复试错,持续积累的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基础上的。无疑,今天我们比20年前更加理解汽车行业的本质,也更加清楚发展本土品牌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今天我们刚好走到了这个恰当的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到无论是全球经济政治格局,还是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格局,都在给本土车企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样一个堪称伟大的历史背景下,红旗的复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相信与此同时还将有更多本土品牌跨入全球主流品牌之列,也许不久之后中国人征服汽车行业就会像当年征服家电行业那样不可阻挡。





关注So.Car官方公众号

掌握So.Car最新观点动向

张晓亮
张晓亮SoCar CEO

从事汽车市场研究咨询工作20年,专注于产品战略研究,先后服务于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吉利等十余个品牌,参与40余款新车的产品定义工作。

最新报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