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汽车消费,正在孕育一批伟大的品牌

分享


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同视角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一方面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几乎全球每卖3~4辆车就有1辆卖在了中国。这个体量已经是其他任何市场无法媲美的了。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寒冬。在这轮下滑中,受到冲击最大、最直接的就是二三梯队的中国品牌,很多人认为要有一半的中国品牌在这一轮洗牌中惨遭淘汰。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现实,至于从哪方面出发作为自身行动的出发点就要看这个玩家自身的能力和魄力了。但有一点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在这一轮洗牌之后,中国市场极有可能孕育出一批真正伟大的品牌,而且这些品牌最大可能是由中国市场的本土车企创造的。


为什么我们的判断如此肯定?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诞生一批新品牌必要的土壤或者环境说起。抽象而言,我们可以把每个汽车品牌都抽象为一组功能、性能、体验和成本的平衡,这个平衡的构建策略不同,他能够吸引的目标用户自然也会不同。由于来自发达市场成熟车企的成熟品牌已经多达近百个,他们早已把可能的价值空间占满。因此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品牌更多是在以更多配置、更大尺寸和更低价格参与竞争。本质上这些车企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创造价值,而是在通过低价的方式“补贴”消费者,甚至损毁价值。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定义新价值区间的机会?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发生巨大变化,这会影响到大家对车辆的需求和使用方式出现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技术本身出现颠覆式地变革,他也会推动汽车的产品形态产生变化,新的价值空间机会在这种变化中展开。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市场上面两个前提已经全都具备了。


首先,我们看到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用车方式、汽车消费形态确实已经形成了很多有别于全球其他市场的特色:

1、 市场规模占全球的30%,但超过50%的存量用户目前还只有一次购车经历。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仍停留在相对表面或浅层体验上。但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财富积累在过去20年中有了大幅增加,他们对产品的感知品质和仪式感有着远远高于其他市场的需求。而这两点又恰恰属于浅层产品体验的范畴,这会让中国用户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内饰材质、工艺、仪式感等方面。


2、 中国拥有15亿人口,但只有3.9亿驾照和2.6亿汽车保有量。平均每辆车都需要同时兼顾2~3人,甚至更多人的需求。这会导致中国用户更加偏爱大车和座位数量更多的车,对后排空间的在意程度也远远高于发达市场。


3、 中国人拥有更强的家庭观念,三代同堂或者同城居住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这会催生更多6/7座SUV的需求,而这一产品形态在10年前是十分罕见的。


4、 中国用户在产品上要求更大空间、更多座位与冗余功能的同时,其购车预算依然相对有限。这会导致中国用户优先在自己不敏感或者不关注的地方做出妥协。在加上政府对减排的要求,小排量增压汽油发动机在中国市场找到了最多买家。


5、 一大批超大型城市的出现带来更多交通拥堵和排放问题,推动电动化和共享模式的持续试水。


6、 与发达市场另一个差异之处在于,中国车市几乎所有细分市场的用户年龄并没有显著区隔,而且35岁以下用户均占很大比例。这将导致用户更愿意追逐大屏幕、更炫酷的科技等属性,也更加愿意追赶潮流。


7、 ……


以上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非常独特的消费特征,针对这样的特征,我们看到国外车企更多还是采取改良式开发的方式迎合需求。比如十五年前的两厢改三厢,再到后来的加长轴距,以及最近更为深刻的本土化开发。但这些尝试依然无法从根源上满足越来越清晰而独特的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这是中国品牌诞生的第一个基础。


站在行业变革层面,我们必然绕不开汽车四化这个话题。毫无疑问,电动化、智能化、电商化和共享化已经对汽车行业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产生了异常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最显著的市场正是中国。首先“四化”这个概括便源自中国,在2015年由贾可博士首先提出,比奔驰2016年发布的C∙A∙S∙E战略(Connected(智能互联)、Autonomous(自动驾驶)、Share&Services(共享出行)、Electric(电力驱动))更早。这种概括背后反应的其实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对未来的预期。其次,在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出现了一轮声势浩大的新造车运动。一大批汽车行业的资深经理人、互联网创业者、基金公司,甚至地产商都加入到造车运动中来。尽管这轮造车运动诞生的所谓“新势力”公司最终只会留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但他们恰恰是“四化”最坚定的探索者。如今我们看到一些更有意思的趋势,比如新造车公司与成熟车企之间已经开始相互融合了,就像爱驰控股江铃国际,一汽注资拜腾这样。无疑这会让新造车运动更加深刻地开展下去。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用户已经被这些新概念成功吸引,开始认为传统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聊。而政府针对电动车、智能网联车的相关配套也在迅速完善。这等于打开了这轮创新的市场基础。


综合起来看,一方面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汽车消费方式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另一方面行业变革又在加速诞生新的产品形式、服务形式或者商业模式的新机会。如此良好的土壤,必然会诞生一批真正伟大的汽车品牌。这些品牌一定会打开全新的价值空间,当然也等于为汽车行业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性贡献”。


关注So.Car官方公众号

掌握So.Car最新观点动向

张晓亮
张晓亮SoCar CEO

从事汽车市场研究咨询工作20年,专注于产品战略研究,先后服务于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吉利等十余个品牌,参与40余款新车的产品定义工作。

最新报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