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五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工业版图

分享

从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至今,中国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历史已经走过了30多年。如果从2001年私家车正式进入寻常百姓家开始算,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史。而自2008年至今的9年时间,中国汽车市场始终是以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姿态站立着,并且达到超越全球市场份额的10%以上。


今天无论是以市场总量、多样性、新品牌创建机会,还是对创新的包容性而言,中国车市都是一块沃土。我们可以看到今天领先的自主品牌已经真正可以和诸多合资品牌直面竞争了,此外所谓“四化”运动也进展的如火如荼。


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市场整体增速趋缓,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均已形成明显的梯队之分,处于第三梯队的品牌往往只有几万辆甚至几百辆的年度产销规模,而第一梯队的品牌已经高达三四百万辆之多。这种差距意味着弱势品牌的机会越来越有限了,这个市场当中品牌整合、兼并重组的淘汰赛即将开始。而正是在这样一个整合大幕即将掀起的关键时刻,上百家造车新势力裹挟近万亿资金却神奇地涌入市场,给原本即将固化的“行业秩序”再次带来了某些变数。


于是乎,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好奇,五年之后的中国市场又将如何?在这方面我此前给过一些预测,今天不妨跳出单纯市场这一层面,从产业格局角度多一些判断。继承最近几篇文字的简约风格,我依然只说观点,这样可以带给大家最高的阅读效率。


1、从整个市场来看,各品牌自由竞争,野蛮式生长的过程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要么是弱势品牌自己生长不下去了,要么是通过某种整合寻求共赢。这个过程需要更高层面的设计,例如国家层面或者资本层面的整合方案。在整合过程中进一步释放这些存量资产的价值。


国家层面的整合也许已经在推动,一汽、二汽、长安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达成前瞻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市场也一直传闻这种整合的可能性。三大车企之间频繁的人事调动也给市场无限遐想。如果这种量级的整合真正推进下去,整个市场格局将会彻底改变。


2、合资公司已经接近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其实就是“以市场换技术”。今天很多领先自主车企已经超越韩系品牌和法系品牌,虽然技术底蕴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不再构成质的影响。反而这些合资公司由于股东结构的问题,注定缺乏长期竞争力。如果随着国家层面大型车企集团整合的推进,以及合资股比放开的兑现,合资模式必然需要被重新定义。


3、国企和民企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将成为必然。央企和国企的混改节奏正在加快。伴随混改,类似于吉利这样的奔驰第一大股东,必然少不了出现在混改参与者名单当中。


如果把前面三条连起来分析,也许关于合资公司未来模式会有更多想象空间。例如今天吉利是奔驰最大的股东,而奔驰在中国又有合资公司,同时奔驰也是北汽股份、北汽新能源和腾势汽车的大股东。


4、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已经提前开始,并且将在3年之内结束。最终很可能从中诞生1~2个超级品牌,但其余新势力要么归附传统车企抱团取暖,要么收缩定位进入整个价值量的某一特定环节,要么彻底消失。今天我们看到蔚来和广汽成立了合资公司,一汽投资了拜腾,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联盟也在快速布局。


5、受制于这一代电池技术本身可以看到的瓶颈,BEV只有在特定场景和高端市场才是合理的。特定场景是指固定线路或者特定范围的通勤用途,这意味着小车和端续航里程。而高端市场,尤其是BEV对比传统大排量豪华车的时候,由于消费税节省出的成本甚至可以抵消整个三电成本,与此同时EV又可以提供更强的加速性,更大空间,这个时候BEV也是合理的。除了这两个细分以外,BEV更多是伪命题。无论对于碳排、环保还是其他用户利益。如今这个泡泡该被吹破了,从近期被热炒的总理访问丰田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很多端倪。而BEV这条技术路径的变轨打击最大的必然会是造车新势力们,所以接下来的淘汰赛肯定异常惨烈。或许大家最大的期望在于固态电池身上吧,尽管这方面技术的传闻甚多,但真正商业化的仍未出现。当然,经历这一轮整合对于行业健康是有帮助的,否则今天各种言过其实的干扰信息会让市场和用户对真正的创新感到审美疲劳,最终演化为“劣币逐良币”。


6、OEM仍是下一个五年的核心,尽管有各种“去中心化”的论断。而一旦BEV遭遇挫折,造车这件事的门槛还将回到原有的高度,而如果技术路径未来迁移到了FCV上面,这个壁垒还会变的更高。类似于滴滴这类移动出行服务平台,由于商业模式根源上存在巨大的补贴依赖,所以他们短期内还不具备真正挑战OEM的能力。至于BAT这些互联网巨头们,今天看他们距离深刻理解并且熟练操作汽车这种高度复杂的工业品还很远。或者这样讲,传统车企互联网化的难度其实远远小于互联网公司汽车化。



最后,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更加具体的五年之后的行业版图:


1、三大央企会被某种形式整合形成超级巨无霸,这会推动国家级别品牌(比如红旗)的加速向上。同时也会大大强化中方在合资公司当中的谈判筹码,让股比放开后中方直接掌握主导权。此外,三大央企联手布局移动出行服务市场带来的冲击力会比美团挑战滴滴猛烈得多。


2、上汽集团由于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完整布局,加之巨大的销量基础,自然不会掉队,他们也将成为这个版图上最为重要的一极。但上汽是否有进一步兼并重组扩大规模的意愿,这很难判断。此外,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类似,只是规模略小,这些年随着自主品牌的成功同样大有斩获,这一极也有大量题材可被挖掘。


3、吉利如今已经大有一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气势了,虽然去年年底老中医的跨年展望中提到吉利最应当平衡的就是高速增长与野心的膨胀之间的关系。但加速发展本身就是解决吉利内部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吉利还会在市场、技术布局、资源布局、并购以及参与混改等多个层面超乎想象的积极。按此速度,吉利明年就会超过SGM,成为国内第三,距离南北大众只有一步之遥。


4、外围杀入汽车行业的“野蛮资本”,比如收购观致的宝能,目前看不清这些资本能走多远,以及他们投资汽车行业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但我相信他们这两年面对的挑战一定比想象中更多,也更加复杂。


5、新势力当中谁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家?这个目前还很难判断,目前看最有机会的当然还是跑的最快的,量产车型体验后也是唯一能被泛汽车圈刷屏和普遍叫好的,也许蔚来在这些方面都是变现最好的一家。当然,比赛还没结束,我们继续观察。

关注So.Car官方公众号

掌握So.Car最新观点动向

张晓亮
张晓亮SoCar CEO

从事汽车市场研究咨询工作20年,专注于产品战略研究,先后服务于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吉利等十余个品牌,参与40余款新车的产品定义工作。

最新报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