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中国汽车下一个30年

| 张晓亮 2023-07-15
分享


今天是一汽集团70周岁的生日,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70周岁的生日。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非常有幸能够在长春亲历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过去70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以一汽集团为起点,经历了建国初期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中通过合资合作,市场换技术的蓄力阶段;2002年以后的市场爆发阶段;以及近几年持续深入的智能电驱化变革同时中国汽车大举出海的阶段。可以说在过去的70年,中国汽车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再由大到强的一次次蜕变。而一汽集团正是以上所有过程最为完整的见证者和最为重要的参与者。


上述历程用“辉煌”二字描述丝毫没有夸张和谄媚之嫌,只要你稍有一点对汽车市场的关注,不难看到现如今中国品牌在普通消费者端巨大并且与日俱增的号召力。与此同时,近三年来极速放量的出口业务也充分证明这种号召力正在向全球主要市场全面扩散。每当梳理成绩的一面都会庆幸自己当年选对了行业,同时也选对了赛道。如今在一汽集团,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70岁生日之际,也不妨来一波回忆杀,谈谈我个人的职业经历当中从一汽汲取的各种营养。


我本人关注到产品战略和产品定义这个专业方向最早始于2007年,最早的知识输入几乎全都来自一汽大众。当时由于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但自主品牌尚未打开局面的阶段。市场中大体只有两类产品:合资车企从海外直接引入的车型,以及早期自主车企通过逆向工程“复刻”的车型。在这种局面下,产品战略和产品定义几乎是找不到用武之地的。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因为汽车是最为复杂的工业产品,复杂决定了产品定义当中充满了变幻莫测的逻辑和思辨。正是这种变幻莫测把我引入了这片对中国人而言的处女地,并且一直坚持至今。


尽管当时通过一汽大众第一次了解了PEP流程/PR滚动计划/产品结构图/整车特征目录以及各种价配管理工具,但真正在一个全新车型上深度实践的机会却是来自一汽奔腾。2008年奔腾B70通过引入马自达的“三大件”成功进入市场。此后又先后推出B50和X80两款“半正向”定义和开发的产品。现在回忆起来这两个车型的项目实践可能依然是我最为重要的职业经历。也正是在这两个车型之后,我有机会先后参与到广汽传祺/上汽荣威/吉利和奇瑞等诸多自主品牌的几十个新车项目当中。


那个时候中国用户大部分处于首次购车阶段,汽车产品的关键特征大致可以通过十几个参数和三四十项配置描述清楚,剩下的则是造型设计和沟通策略问题。这意味着通过用户调研可以接近准确地直接获得很多答案,只要你的调研方法正确,调研大纲合理。因此当时我们可以说是用户调研狂魔,在2010到2015年这些年,我至少跑到过两三千个用户的车上和他们在路上边行驶边交谈。感受他们的车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在观察他们思考问题和认知产品的模式。这些调研过程很辛苦,但体验却异常美妙,也吸收了很多来自真实用户的知识。


再到后来,两个问题越来越挑战我们初步成型的工作模式:产品定义如果仅仅是每个车单独开展的,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车企销量的持续爬升;由于自主品牌溢价能力先天不足,在追赶合资品牌的道路上如果没有新变量的引入将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如何破局?这两个挑战都意味着单纯依靠来自合资车企的方法论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我们必须探索适用于中国本土的产品战略和产品定义方法论。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一汽集团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当时一汽是国企自主阵营当中较早的发力者,也是较早遭遇增长瓶颈的车企。调整反思阶段正是方法论补充迭代的最佳输入。


到了2016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信息获取途径的深刻改变,加之当时的汽车四化变革已经拉起大幕,我再次意识到产品战略研究的整个工具箱都将面临更新,于是我创立了今天的SoCar产品战略咨询,把自己的事业全面聚焦到这个赛道上来。


此后两条主线是我在实践中最为关注的,一条是本土品牌如何向上,第二条则是传统车企如何穿越变革周期。


其中针对第一条主线,红旗无疑是我公开探讨最多的一个品牌。熟悉我公众号的朋友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向前翻一番我在2018年初至2021年发布的很多关于红旗的文章。里面充满了销量预测,包括针对2018年整体以及针对HS5和H9等代表车型的。现在看这些预测不能说完全准确,但至少80%以上均已应验。作为一个从业者,能够亲自参与到一个5年增长65倍的奇迹案例当中,无疑是令人兴奋并且收获满满的。当然这同样要感谢一汽这个巨大的舞台。


针对第二条主线,应当说智能电驱化变革仍在加速,甚至我们都不能轻言上半场已经结束,所以这方面的话题我们不妨在将来某个时点再来回顾。


回顾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既然是展望我们不妨把时间跨度拉开到100年这个尺度。过去的70年,我们一步步走成了汽车强国之一,我作为一名小小的参与者也一步步梳理出相对可用的方法论和工具箱。那么接下来的30年必将是更加值得期待的。比如在智能车这个赛道上,中国车企肯定还将把已经领先的半个身位继续扩大下去。而那些获得智能化加持的国产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战绩也必然会越来越亮眼。只要汽车行业以外的因素不会构成破坏性干扰,30年后的中国车企注定是一副极其壮美的画卷。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也是如今的老大哥,也将迎来下一个辉煌的30年。


最后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还是要祝福中国一汽,祝福中国汽车工业。


张晓亮,2023年7月15日,于长春飞北京的航班上



关注So.Car官方公众号

掌握So.Car最新观点动向

张晓亮
张晓亮SoCar CEO

从事汽车市场研究咨询工作20年,专注于产品战略研究,先后服务于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吉利等十余个品牌,参与40余款新车的产品定义工作。

最新报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