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创新车企正在进入“卷后修复”阶段

分享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在外地转悠20多天没法回家了。好在其间经历了轩辕奖的集中测评,让我这20多天至少在认知方面收获满满。每年这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都是补充产品知识最为宝贵的时间,今年更不例外。40多款新车,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新车型至少十几部。应当说今年是过去几年难得一遇的产品大年,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最卷的一年。


从智能电动车市场自身的发展阶段看,2021年底是走完起步期,进入扩张期的重要拐点。迈过这个拐点,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会进一步加速,燃油车市场会快速萎缩;电动车的客户群体也将从早期尝鲜群体向早期主流人群扩散;用户需求也将从愿意为创新而妥协掉部分可靠性向更高水平的均衡转变;此外市场结构也会由目前的哑铃型(高端和低端市场容量大于中端市场)向橄榄形切换。以上所有变化都为我们勾勒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汽车市场的成长机会:


1)3亿台燃油车会逐渐被电驱车取代。存量车型更换的速度受宏观经济影响,但也绝对和电动车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只要电动车做的能让燃油车用户明显感觉到无法拒绝的吸引力时,这个市场将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机遇。这个机会足够大家再过上15年左右的好日子。


2)  之所以目前电动车市场中端部分容量小于两端,还是因为在产品利益、创新性与成本的平衡上不够成熟,但随着高端市场的创新活动逐步探索出了成熟模式,中端市场也会很快开启。只有真正拿下15~25万这个市场,电动车的格局才会稳固下来。


3) 面向早期主流人群,如何在更高水平上重构创新性与产品保健因素的平衡,这才是激活15~25万市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甚至不太需要对人群做精确细分,因为电动车已经初步完成了对50%群体的价值证明,这个时候越来越多潜在购买者只能追逐少数几部相对领先的电动车产品。这个局面很像2002~200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起步阶段老三样、新三样的那个阶段:产品价值的差异化远远大于人群细微特征之间的差异化。如果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也就更加容易理解比亚迪今年为什么如此成功了。因为比亚迪就是面向早期主流群体到目前为止最平衡的一个选择。


前面说了这么多,回到今天的主题,正是由于今年是智能电动车市场进入扩张期的第一年,也是奠定下一阶段市场格局非常关键的一年。各大车企今年的产品投放力度也空前生猛。大家在高端市场的军备竞赛自然也会必不可少,或者说今年是超级内卷的一年。比如蔚小理三家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高端大型SUV,再比如阿维塔、智己L7、飞凡R7这些本土高端品牌,当然也有奔驰EQE、凯迪拉克Lyriq、日产Ariya这些合资品牌或豪华品牌电动车。可以说大家在25万元以上的市场上分别提出了非常多值得反复体验、讨论和推敲的新场景或者新功能。这是我们理解智能化创新最重要的参考样本。接下来我们只要理解这些创新场景、创新功能,跟踪他们的市场反馈,便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下一阶段中端市场的产品平衡策略。


比如当我们思考下一阶段需要什么类型的车门这一问题时,我们只要把各种电动车门的产品案例拿出来便可以思考的更加清晰准确。首先,车门开关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任务”,开关车门的动作不仅影响用户日常用车体验,也会影响产品的社交属性等多个方面。这也是今年我们有机会看到五六个产品纷纷增加电动车门的首要原因。其次,增加一个电动车门必须要给用户创造价值,无论是提升便利性还是增强仪式感。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把几个车的落地方案都拿来体验一下就明白了。第三,增加这个电动车门会不会给用户带来麻烦。当然这种麻烦可能包含使用体验方面的,也可能包含安全性和维修成本方面的。尤其是用户体验方面的麻烦,这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但事实上类似问题确实不少。

再比如,当我们决策下一阶段产品如何使用屏幕的问题时,现如今曲面屏、多屏联动、小仪表+大中控+HUD、副驾屏、后排屏等多个方案都出现了。与上一个问题同样的逻辑,我们只要拿来好好体验一番自然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还有就是这两年非常热的SOA概念以及跨域融合的产品创新。我们只要拿来像理想L9,体验一下他们的后排影院、游戏以及多模交互方面的体验,或者感受一下小鹏G9的5D影院,我们也会获得非常具象的理解。


由于前面所说的这些产品案例都是非常新鲜尚需不断打磨迭代的,因此在本文当中我就不对具体案例做明确评价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车亲身体验。从这么多维度,可以找来如此多的案例,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反应出今年内卷的程度了。于是下一个问题来了:明后年的市场还会如此之卷吗?


从我的感受判断,高端市场的创新活动需要一个周期消化吸收,大家今年集中在高端发完这一波新动作以后,主流品牌很有可能进入一个“卷后修复”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一方面需要把开拓出去的产品能力或者底层能力充分利用起来,让这些能力真正转化为用户价值,另一方面也更加需要在中端市场部分继承这些创新场景、创新体验,再建一个更为高级的平衡,这样才有机会改变中端市场用户只看比亚迪这种局面。





关注So.Car官方公众号

掌握So.Car最新观点动向

张晓亮
张晓亮SoCar CEO

从事汽车市场研究咨询工作20年,专注于产品战略研究,先后服务于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吉利等十余个品牌,参与40余款新车的产品定义工作。

最新报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