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好奇,五年之后的中国市场又将如何?
行业变革首先是由技术驱动的,在这个“经典”和“传统”似乎已经沦为贬义词的时代,车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前瞻技术?
今天我们看看汽车行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看清了本质,其实才能做好更加充分地应对变革的准备。
昨天老中医太啰嗦了,弄了一篇4000多字的文章,今天放点简单明了的,大家探讨。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共享车市场挑战,以及OEM更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未来汽车行业的产品定义、品牌定义和商业模式定义会更加融合,最终会演变为四个平台的定义以及组合过程。
最终,真正的问题来了,大家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姿势杀入新能源市场呢?一切该从哪里开始,又要走向何处?这个问题是需要思考一下的时候了,否则过不了两年,对于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造车,还是不造车,就会成为一个共同的问题了……
汽车市场正式迎来“中国时代”,留给初创品牌的试错周期基本结束,消费升级将是最大机会
也许汽车真的到了需要重新定义的时候!
这次我就对之前的文章做一个核心观点总结吧,更加适合碎片化阅读的要求。
老中医聚焦汽车行业变革,谈一谈未来2~3年汽车市场上,传统OEM会和造车新势力产生哪些交锋。
今天我们就提前20天展望一下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
SAE2017-《汽车智能化场景评价与应用》会议上,汽车数据工场联合创始人的专题演讲。
在变革大潮中,不同类型企业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什么,或者说如何在战略和战术上应对这种变革?
行业变革已来临,车企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